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设计者是谁?

广州建博会最亮眼的展馆外立面门头的设计理念。能够将设计融入骨髓的产品一定独具特色,此次广州展会的外立面设计和场馆设计均采用了斯卡帕叠级的处理方式,即不断重复和重叠,但在重复和重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比例和陈列效果,外立面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奶茶灰和奶油风风格,与中式风格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表现力,首先,门头大量采用异形设计,使奶油灰的质感和造型感截然不同。

1、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的设计者是谁?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密斯·范·德·罗的代表作品,建成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2、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3、日本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的设计

在大阪世博会上,最受关注的作品莫过于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TaroOkamoto)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由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1967年7月7日,日本世博会组委会任命冈本太郎担任大阪世博会主题场馆的设计师,为博览会的中心设施节日广场进行综合设计。冈本太郎在设计之初便思考:什么才是人类真正意义的进步与和谐?如何将世博会变为一个能融合人类全部品质的盛大的典礼?

他从那些充满人类生命原始力量的图腾中,感悟到人类在生命艺术的宗教中汇聚起身心一体的无穷力量,由此产生出强烈的原始生命动力,这正是人类进步与和谐的真正原动力。太阳塔造型象是一个冲天巨人,也象一尊古老的雕像,高举的双臂托起了富丽堂皇的节日广场巨大的屋顶。太阳塔上有四个大面具:塔顶是光芒四射的“黄金之面”,塔中央有“太阳之脸”和“暗黑之星”注视着节日广场,最底端“地底之星”则照耀着“逝去的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获嘉县一一网络有限公司 »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设计者是谁?

相关文章